东卫文选

anthology

东卫人物志丨青年律师赵子戈

发布时间: 2021-11-08 11:28:54

选择成为一名律师,和如何成为一名律师,是我18岁和24岁面临过的两次抉择。

 

一、入道

高考的那个夏天,我和我的父母坐在电脑前,面对密密麻麻的专业选择,我们表现的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一样焦虑。父母更多是考虑到专业的就业问题,以及担心我是否能够考过司法考试,当然他们也更希望我能考上家乡的公务员,离家能够近一些,而我只在考虑一件事情,我从这一刻起,就要把法律当成我一生的事业了吗?

10分钟后我就得出了答案,笃定的告诉父母,我想学法律,我想做律师。

笃定的背后来源于家庭氛围,我的父亲是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兢兢业业办了几十年的案子,在他的影响下,从小我就习惯有法律的思想在家中飘散,或是父亲偶尔谈论的案件,或是每天电视上的今日说法栏目,或是去观摩过父亲的一两次开庭,内心其实充满了对这个职业的向往,于是18岁那年我便作出了现在来看算比较对的决定。

高考后我被录取到了上海大学法学院,开启了四年的法学专业学习生涯,也感谢母校的学分制,让我可以在3年内修完4年的学分,在大四这一年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或者自己学习,于是在2016年考完司法考试后,厌倦读书的我便迫不及待地参加了工作,在无数学长、前辈“厚积才能薄发”、行业有“358定律”、张明楷教授“律师是一个典型的先苦后甜型职业”这一系列对剖析律师行业的观点下,我以一名非著名重点大学法学院在读且未知是否考过司法考试的学生身份和带着一无所有的实务技能莽莽撞撞地“下海”了。

 

二、修行十课

三生有幸,我遇到了我的律师职业启蒙导师,也是我的师父颜莉律师,以及对我帮助很大的师兄,工作头一个星期,我经历了等当事人、等法官、等公诉人、等客户,以及等各种各样的事,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让我总怀疑是律师的时间不珍贵,还是需要等的东西太宝贵,这让我上了律师生涯的第一课——学会等待。

 

工作的第一个月过的非常快,因为入职后师父和师兄并没有让我做一些闲杂的工作,而是发送了非常多的资料让我阅读,包括职场礼仪、合同的审核修订方法、事务所管理制度与流程、诉讼案卷、尽职调查报告、法律意见书、述职工作报告。

人处于思考状态时,时间的长短就会被忽略掉。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一开始阅读的那些材料不是为了增强理论基础,而是把我从空虚的理论层面拉拽到实务操作中,先学会如何像一名律师一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像抽丝剥茧般从繁杂的事实中梳理出法律关系,如何用证据证明你想要的客观事实,这是我学到的第二课——阅读与分析。

 

除了修订合同初稿、向法院递交材料、拟写起诉状、协助接待当事人外这些每个律师助理的“标配”工作外,我需要维护所在律师团队的微信公众号,每日要推送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法律条款的变更信息、最高院关于某一类案由的裁判观点整理或者一些法律实务的操作指南,因此我关注了许多法律公众号,每天都在“法律的海洋中”畅游,但即便如此,在面对师兄和老师抛出的一个法律问题时,仍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简单分析。

执业经验丰富的律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赢取当事人的信任,因为他们总能一眼看出症结所在,也能一语中的给出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人都喜欢与聪明人打交道,这是师父教会我的第三课——积累经验。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苦的过程,这跟与当事人谈判一样。

律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职业,属于商业服务业中提供专业服务的人群,依靠脑力输出成果,师父经常说知识总会忘记,但思考的过程是会被记忆的,你的脑子应该是一块CPU而不是一块硬盘,你得动脑子去想,不要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法律条文。

什么是逻辑,逻辑是你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法条来推出结论的这条流水线,为什么说很多律师写作没有逻辑,他们只知道因为或是只知道所以,盲目地套用法条或者过分地反复陈述事实两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你输出的成果看起来必须要让读者一目了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告诉读者你的表达内容,法律适用的过程就是目光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来回穿梭,这是一场漫长的修炼。这是师父教给我,但我还需要修炼的第四课——逻辑。

 

无论是刚刚开始工作还是至今已入行快六年,师父都在强调一点:“委托关系是具有强烈的人身信赖的法律关系,律师因受人之托,做忠人之事,所以要做事必须要先做人”在她看来作为律师排名第一重要的是人品,其次是工作态度,第三才是业务能力。

入行以来,我也窥见过这个行业的阴暗面,也遇到过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律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我到现在仍然不理解这种律师何以配“律师”之名,我想以后他们终将被市场和客户所抛弃。

因此好的人品是不用教、无关行业却必须终身保持的东西,这是需要坚持一辈子的第五课——人品。

 

“律师最大的敌人不是法官,而是当事人。”

律师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接触非常多的人,过往接触过的人中不乏身价千万的老板,也有无法开口的残障人士,无一不是抱着寻求帮助的心态来咨询和委托律师,但人心的确无法预测,有的当事人把律师当成购买的工具,呼之即来唤之即去,认为既然花钱购买了服务,那么律师就应当为他提供服务,言语和行为之间缺乏对律师行业的尊重,甚至说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还有人喜欢不厌其烦地跟律师砍价,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看,人们接受一样事物的价格首先是来自于心里对这项事物的定价,当事人频繁砍价的原因是认为你提供的服务和你的对价在他心中是不对等的,如果以后我像当事人释明律师工作的繁杂性后当事人仍然锱铢必较,那我会重新考虑这位当事人的重要性。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是社会教给我的第六课——人心叵测。

 

在律师执业风险日益增大的这个时代,除了传统的刑事领域外,其他领域作为律师的执业风险也在渐渐增大,近年来,无数因未及时完成工作事务或未尽审慎义务而导致律所对外承担责任的案例比比皆是,本就处处都面临风险的律师执业更是要小心谨慎,整个社会对律师的要求更趋向于专业化、团队话、精细化,传统万精油型的律师相比专业化律师的重要性在慢慢衰减,社会的精细化分工也延伸至律师行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完成,我也应该更多的思考,自己未来的专业化方向在哪里,这也是整个行业给我的第七课——困境与出路。

 

“传帮带”模式在律师行业是一种很常见的老师帮助后辈成长的模式,但近几年行业的变化似乎也在改变这种模式,“Alpha”、“法蝉”等法律服务产品像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更多的人在思考新的问题:如何赚律师的钱,Alpha组建了自己的法学院,聘请行业内优秀的从业者为购买他们产品的律师免费培训,另外他们也在寻找律师事务所深度使用自己的产品,希望间接打造一个全新的律所管理平台;“法律先生”在邀请各个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和优秀律师到国外游学,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律所管理经验;卓安律师事务所打造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庭立方”,将他们在刑事辩护领域积累的经验在全国各地分享,无数的律师培训机构纷至沓来。

这些现象所传达出的信息是经验丰富的律师开始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汇集和管理,从做案子的律师变成执业导师,从知识传授中进行收费,年轻律师丰富了自己的学习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靠自己的指导老师口口相传。

同样变化的是律师团队的协作模式,从依靠沟通到使用线上平台,人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做事风格和程序进行模版化留存,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加入了大数据的运用。

但不变的是律师的本质,律师仍然需要终身学习、需要花时间研究接受案例、需要随时掌握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各种裁判观点、实务操作的变化以及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业务能力。作为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我仍然在适应与学习,这是当下环境教给我的第八课——迎接变化,守住坚持。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律师行业非常准确,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律师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感的职业,刚接到一个案件就开始想下一个案件在哪,今年还没过完就开始思考明年的计划,大多数律师常年都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我也不例外,这种焦虑感就像袍里面的虱子,外界却只看得到光鲜亮丽的那一面。

全四川省有近三万名律师,在成都市就有近两万名律师,客户在这两万多名律师当中为什么要选择我而不选择别人?还有什么是我能做而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在共性上如何发展出个性?这是焦虑感教给我的第九课——如何发展自己的优势。

 

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波澜,无论何时何地总会遇到人给予我帮助和关怀,上学时有一群值得信赖的朋友,工作后有一个好师父和一个好团队,所以我总是以一个善意的目光打量眼前的人和事。我也时刻牢记那些在我成长路上帮我过一把的人,我相信只有胸中常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师父常常将她的父母挂在嘴巴,经常告诫我们要理解父母,善待他们,因为我们也会有成为他们的那一天。随着人生的路途漫漫,我们也到了向家里老人告别的年纪,这两年我们团队都分别经历了家中长辈离去的过程,每每这时我的师父总会说,先把工作放一放,安心陪在家人身边,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师父教给我的第十课——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入行六年有余,以上仅是我对成长道路的回顾以及些许不成熟的思考,今年又到了年底,我希望在每个冰冷的冬天,都能够有底气地对自己说一句:今年过的还不错,明年继续努力,加油!
返回列表